四、重要知识记哪些?
1.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指培养有品德的人才。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
3.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是: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4.以本为本
以本为本就是要以本科教育为高校教育的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校育人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全方位地进行理念转变、结构调整以及资源优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整体人才水平。
5.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要求。
6.“十大育人”体系
“十大育人”体系是指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
7.“四有”好老师
“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
8.四个引路人
四个引路人是指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9.四个相统一
四个相统一是指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10.四个回归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11.四新建设
四新建设是指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12.四个服务
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必须坚持“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必须坚持“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必须坚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3.破五唯
破五唯是指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顽瘴痼疾。
14.本科教育的“八个首先”
(1)高校领导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
(2)教师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
(3)学校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
(4)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
(5)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
(6)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
(7)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
(8)核心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15.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
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16.两性一度
两性一度是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17.五大金课
五大金课是指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即五类一流本科课程。
18.如何践行“课程思政”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