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将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成果进行深度凝练和最佳表达,为培育下一届教学成果奖做好前期准备,2021年6月6日下午,我校邀请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我校客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战德臣为我校教师进行了教学成果奖凝练与申报讲座指导。讲座由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学君主持。
战老师从教学成果的理解,教学成果的梳理、提炼与提升,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的撰写与佐证材料准备三方面做了详细解读与指导。他的讲解既有国家层面的评审奖励文件的解读,又有来自自身申报经验的理论提升;既有鲜活的文字材料,又有直观的思维导图、图片佐证。讲座给到场的教师以深刻的启发和有益的指导。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改项目团队成员、教师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讲座。
美术学院院长于焕强:
听了战老师的讲座,特别解渴!战老师理念基于国家战略需求,站位高,富有启迪性;资料详实来自实践积累,富有指导性;讲授生动深入,富有实操性。给了我们深入的启发和指导,也为今后美院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理念和实践方向。今年美院《艺术考察》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行列,我们一定会以专家指导为引领,修正一流课程建设理念、梳理课程申报思路与框架、精心修改申报材料,凝练课程特色,展现课程亮点,争取最后的成功!
文学院院长王金萍:
战教授两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使我们对一流课程建设与教学成果凝练有了清晰的思考。一流课程建设、慕课建设所强调的“差异化、特色化”的教学组织,“主题化、数据化”的教学表达,“脉络化、可视化”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打破固有的、习用的、省事儿的习惯定势,达到对课程内容的重组与对线上线下课堂的深层把控。教学成果的凝练,则需要了解教育发展大势,选择好、预设好一个科学的努力方向,以此为主线,从团队组建、课题推进、成果累积方面一步步积少成多,功不唐捐。更新理念、拥抱技术、明确主线,用切实可行的手段才能真正把“以学生为本”落实到教育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达到人才培养的有效提升。
齐越传媒学院院长张海燕:
听战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看战老师教学团队所做的扎实、深入的准备工作与系统、完备的总结工作,让我们知道了自身差距与不足。接下来我们将组织全学院老师学习研讨,确定方向、积累材料,扩大影响,凝炼特色,争取将传媒学院的教学水平提升上来。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邢胜:
战教授的讲座太精彩了,干货满满,操作性很强,不管是一流课程的申报还是教学成果的凝练与申报,对于每个教师都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线上线下如何衔接,以及申报书常见的问题,战教授结合自身经验给我们传经送宝,这次讲座听得值!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周贵德:
“十年磨一剑”,战教授的报告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一个教学成果的获得,没有十年功夫是难以实现的。关键是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我也要从现在起,发现问题,抓住主题,跟上时代,做实事,真做事,在学校、学院领导鼓励与支持下,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必然会在某一方向上有所收获与突破。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娜:
战教授的讲座,站位高远,内容充实,让我体会到了要想建设高水平课程就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真正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用心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案例、每一个习题;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我会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强教学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使命。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李杰:
听了战德臣教授关于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学成果奖的讲座,我深受启发,它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给予了极大的指导。战教授的课程改革深入且卓有成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将OBE理念和慕课等先进理论和方法融入教学之中。战教授在教学改革中取得的骄人成就,为我树立了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李园:
周日有幸参加了战德臣教授“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与课堂革命”与“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提炼与申报案例分享”的讲座,战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为我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学习空间的种子。感谢战老师不辞辛苦,为我们带来了“诚意十足、干货满满”的精彩讲座。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回双双:
战德臣教授的讲座剖析深刻、可操作性强。课程,绝不能仅限于要求学生理解或掌握某些理论知识,而更应该教会学生应用。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实现思辨和争辩、探究与体验式的实体课堂。理论精讲则可借助于线上精品课程来完成。每门课程性质不同、定位不同,课程团队必须找到精确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施产出导向、定位高阶要求、打造学科融合与创新的精品课程,终极目标是使课堂效果翻倍,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