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加强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依据我省《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关于举办2022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的通知》有关安排,决定举办2022年河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校级比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竞赛主题和目的 - 竞赛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为目的,引导、激发广大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真正发挥好每门课程的铸魂育人作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享,努力打造“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加快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持续提升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 二、竞赛组织 - (一)主办:沧州师范学院 - (二)承办:教务处、沧州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 (三)竞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研究决定竞赛重要事宜,统筹指导竞赛组织。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设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竞赛的具体实施。 - (四)设立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作品评审等工作。 - (五)设立纪律监督委员会,负责对竞赛组织、评审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 三、竞赛总体安排 - (一)参赛对象。我校全体在岗专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品德端正、遵纪守法,教学业务熟练,教学效果良好,在近五年主讲参赛课程两轮以上。参赛教师以个人名义报名,其中思政课教师需以思政课之外课程参赛。参赛教师应尽量覆盖正高、副高、中级等不同职称等级。 - (二)竞赛时间。2022年4月-6月。 - (三)竞赛分组。结合我校专业情况共设六个组别,即文史哲组(05文学、06历史学)、经管法组(02经济学、03法学、12管理学)、教育艺术组(04教育学、13艺术学)、理学组(07理学)、工学组(08工学)、外语专项组(大学英语、外语类专业)。 - (四)作品要求。参赛教师应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政内容融入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类课程,找准切入点和立足点,精心设计参赛作品,使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避免“硬融入”和“两张皮”。 - (五)参赛名额。各院系推荐参加不超过2名教师参加学校复赛,应结合职称、组别综合考虑。 -  四、赛制及阶段安排 - 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 (一)初赛。于5月15日前完成,由各院系自行组织。经院系公示无异议后,按照规定名额推荐教师参加复赛,并统一提交参赛作品及相关材料。 - (二)复赛。安排在5月下旬,由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各院系提交的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三等奖获奖名单以及推荐进入决赛的教师名单。 - (三)决赛。安排在6月初,由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采用现场演示和评委投票形式进行。具体时间和组织形式将视疫情防控要求另行通知。 - 决赛形式: - 教师说课(5分钟)。参赛教师阐述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着重说明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 教学演示(12分钟)。参赛教师自选1个课堂教学节段进行现场教学演示。 - 陈述答辩(3-5分钟),现场评委进行提问,参赛教师作进一步陈述说明。 - 评委分别根据参赛教师现场表现和陈述答辩情况评议和投票,按照投票结果确定各组一、二等奖获奖名单,最终推荐一等奖获奖教师参加省赛,同等条件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予以优先考虑。 - 五、奖项设置 - 本次决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颁发获奖证书。其获奖作品将作为2022年我校课程思政经典案例,由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册印发,并纳入全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供各院系交流分享。 - 六、材料要求 - 参赛院系应提交如下复赛材料: - 1.各院系组织初赛的情况报告(包括组织概况、比赛方案、比赛通知、比赛结果、活动图片等)。 - 2.各院系推荐参加复赛的教师信息汇总表(附件1)。 - 3.参赛教师推荐表(附件2)。 - 4.参赛课程的教学设计(附件3)。 -  5.参赛教师手写签名的承诺书扫描件(附件4)。 - 参赛教师应保证参赛作品和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 所有参赛材料务必以院系为单位于2022年5月15日前发送至邮箱:372882130@qq.com。未按时间和要求提交参赛材料的院系,视为主动放弃参赛。 - 七、其他事项 - (一)各院系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发动广大教师积极踊跃参加比赛,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认真选拔和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复赛。 
- 赛后要及时组织教师对获奖作品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我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 请各院系指定专人负责竞赛沟通和作品申报,明确1名联系人于4月15日前加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工作群,以便于赛事工作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