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预通知

作者: 时间:2019-12-05 点击数:

各有关高等学校: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我省面向全省本科院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预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高水平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夯实基层教学组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130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建设。依据高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不同类型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全覆盖。

——坚持高校主体。高校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充分尊重高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权,遴选工作重心下移各高校。各高校制定建设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强化传统优势,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加强现代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扶强扶特。着力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课程,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支持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让优的更优、强的更强。重视特色课程建设,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多样化。

    ——提升高阶性。课程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二、建设内容

    (一)转变观念,理念新起来。以新理念引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牢固树立“三个不合格”理念,即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竖起“高压线”。推动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二)目标导向,课程优起来。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同质化严重倾向,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明确要求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建设名课、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建设一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一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课程。

    (三)提升能力,教师强起来。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高校要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试讲、考核等环节,获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培训部门颁发的证书,方可主讲课程。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将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考核的必备条件。

    (四)改革方法,课堂活起来。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解决好怎么讲好课的问题,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五)科学评价,学生忙起来。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制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扩大学生课程学习选择面,强化课程难度与挑战度。

    (六)强化管理,制度严起来。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重点严格课程管理。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的生师比要求,完备师资队伍。严格执行课程准入制度,发挥校内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把关作用,拒绝“水课”进课堂。严格考试纪律,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严格课程质量评估,在专业认证、教学评估中增加课程评价权重。

    (七)政策激励,教学热起来。以教学贡献为核心内容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优秀课程和教师的奖励力度,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营造重视本科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建设规划

    我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在省、校两级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千计划”。

(一)建设千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根据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全面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促进不同类型高校争创各自一流。在高校培育建设基础上,从2019年到2021年,建设1300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具体推荐认定办法见附件1),并按照教育部要求推荐国家一流课程,2019年我省推荐数额为130门左右。

(二)建设千门左右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发展目标定位,认真研究制定国家、省、校三级一流课程建设规划,建立科学遴选和建设机制,以一流课程建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各高校校级一流课程建设数量不低于推荐省级一流课程数量。

四、工作程序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建设工作程序为:学校评审申报、省立项备案、建设与验收确认三个环节。

1.学校评审申报。各高校组织评审委员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分配数额,组织对本校申报一流本科课程进行遴选。遴选结果在学校网站公示七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推荐申报省教育厅备案。

    2.省立项备案。省教育厅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核,主要审核课程是否符合申报课程要求,申报材料是否完整规范,课程相关信息是否真实等。对形式审核通过的申报课程进行公示,公开接受高校和社会的监督。申报材料形式审核和公示过程中,一旦发现有课程相关信息、数据造假等行为,将终止该课程本次立项认定工作,并对相应学校今后的申报行为进行适当限制。经公示期满无异议的课程,省教育厅正式公布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名单,并按教育部要求推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3.课程建设与管理。省级一流课程立项后须继续建设五年,省教育厅将对立项建设课程进行事中、事后监管与评价。期满后,各校要对立项课程进行全面自查,并给出自查结论。我厅在学校自查基础上,组织对立项课程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将延长建设期一年,一年后验收仍不合格者将自动淘汰。

    五、组织管理

(一)省教育厅统筹指导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制定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建设和管理省级课程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一流本科课程开放共享。

(二)高校为一流课程建设主体,要做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规划,优化课程体系,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建立健全校内课程建设遴选管理和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支持政策,完善课程督导和评价机制。“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率先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树立典型和示范。

(三)各高校要各自建立一流课程建设与管理平台,及时上传建设规划、管理制度等相关信息,上传和更新国家、省、校三级一流课程建设相关内容和建设成果等材料。省教育厅确定“智慧树”(hebeiooc.zhihuishu.com)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平台,各高校课程平台将链接至省平台。各校课程服务平台承担一流本科课程服务和数据安全保障的主体责任,配合开展课程审查和线上教学活动。要不断更新并提升技术和数据服务水平,监控和打击不良学习行为。

    (四)高校统筹要统筹用好“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等财政资金,在经费和政策上支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六、2019年申报工作

(一)国家级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1/t20191122_409347.html)执行,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网(www.chinaooc.cn,以下简称“工作网”)进行申报。

我省高校具体申报限额为:省属重点骨干大学(不含部省合建高校)每校限报4门,其他本科院校(不含部委属高校)每校限报2门,其中校本部和独立学院推荐限额可统筹使用,推荐课程的类型由学校在限额内自主确定2020年,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将作为我省分配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指标的重要依据。请各高校于2019126日前将联系人信息表(附件2)加盖单位公章的扫描件及word文档发送至邮箱gjc66005125@163.com,以获取“工作网”系统登录账号及密码,邮件主题及文件名请使用单位名称。

各高校凭账号和密码登陆“工作网”,按照限额进行课程申报。完成申报工作后,各高校须通过“工作网”打印具有防伪标识的申报书(附件3,一式三份),与附件材料一起按每门课程分别装订成册,与学校申报公文(一式三份)、汇总表(附件4,一式一份)一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012日前报送(寄送)至报省教育厅,电子版发送至邮箱gjc66005125@163.com

(二)省级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申报

2019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按照《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附件1)执行。各高校申报数额为:省属骨干大学线下一流课程每校限报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限报3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限报1门;其他本科院校线下一流课程每校限报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限报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限报1门。本年度推荐的国家级一流课程自然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不重复申报。校本部和独立学院推荐限额可统筹使用。自2020年起,推荐国家级一流课程必须为正式立项建设的省级一流课程。

各高校务于2020117日前,完成校内遴选工作,并向省教育厅报送相关纸质材料,包括:学校推荐公文(一式两份)、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5,一式五份)、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附件6,一式两份)。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gjc66005125@163.com

联系人:省教育厅,王欢,电话:0311-66005125,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449号教育厅高教处。

“智慧树”平台,马跃廷,电话:14782174913,电子邮箱:mayueting@able-elec.com

 

    附件:1.国家、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

          2.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联系人信息表

          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4.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5.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

          6.河北省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推荐汇总表

 

 

 

                         河北省教育厅

                         2019124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